在体操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手倒立完成好的学生,学习侧手翻就快一些;当学生掌握了头手倒立前滚翻的动作技术之后,再学习经手倒前滚翻动作,就会很快掌握……类似现象,心理学说成为迁移。迁移-是已有经验对新课题的影响,前一个知识的学习对后一个知识学习有良好的影响称为迁移,反之为干扰。教学中应用迁移规律对促进新知识的掌握和新技能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迁移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学习对象之间的相同或相似的因素,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及技能掌握的程度,是形成迁移的必要条件。
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迁移规律应用于体操教学中的体会。
一、分析动作技能相同或相似因素,合理安排教材顺序,促进技能迁移
体操动作技能之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某种联系。我在教学实践中,对高师体操大纲规定的技术部分教材进行探讨,合理的安排教材的纵横关系,把技术要素相关密切的教材组成要素链,来进行教学。如从仰卧举腿练习开始,学习肩臂倒立,再学习屈体后滚翻经手倒立的动作就比较容易。举腿伸髋是他们相同因素,技能之间很容易产生迁移。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迁移的形成
我院体育班学员大部分都从事过多年体育教学工作,有一定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他们观察分析、比较等方面能力以及在运动中的感知觉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占优势,因此在教学中抓住这个有利因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促进迁移的形成。
例如:学习单杠悬垂摆动动作技术时,首先介绍动作要领,要求摆动时身体上摆阶段要缩小肩角和髋角,下摆阶段要尽量使身体重心远离转轴,在身体过杠下垂直面时,要加速兜腿。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根据动能与位能的转换,会使身体重心置于高点,更大的位能又为产生动能做出先决条件的原理。因为有理论的指导,理解要领和掌握动作就快,教学任务的完成就比较顺利。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为他们设计各种各样有可能接受的课题,帮助他们回顾已有知识,去指导实践活动,促进技能的迁移。
三、运用迁移规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突出基本动作练习,促进迁移的完成。
根据动作技术类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动作。如在学单杠(高杠)悬垂摆动技术和各种摆上摆下动作,要突出摆动动作技术的练习。体操教学中只要突出基本动作的练习,迁移才有可能形成,基本动作质量越高,迁移的效果就越好。
2、把握迁移时机,注意因材施教。
迁移时机的把握直接影响效果。过早的迁移不但会影响心技能的形成,而且也会破坏原有的未巩固的动作技能,产生新的障碍。相反延误了迁移时机,既影响教学进程,也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每当教师发现可迁移的时机,应因势利导,扩展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如在熟练掌握单杠支撑的摆下动作时,及时进行转体90度、180度下法的教材,便会很快掌握,一堂课可以学会几个动作。不但巩固原有的技能,又有新技能的形成。
3、防止负迁移的发生。
教学中常看到一些动作技能之间有相互干扰的因素。如当学会跑动挂腾上,再做骑上动作时,往往容易产生屈膝挂杠的错误动作。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动作的结构,考虑教材之间易产生负迁移的因素,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实践证明,在体操教学中,教师只要为学生设计可能接受的课题,积极开发思维能力,在帮助他们回忆旧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不断扩大概念的外延,促进技能的迁移,一定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大连教育学院 王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