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主页 > > 学会工作 > > 正文

正文

在生活化的环境中引导幼儿学数学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含义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的教学活动。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幼儿数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或成人的指导下(直接指导或间接影响),通过他们自身的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关系(包括数、量、形、时、空等几方面)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并主动探索的过程,是幼儿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
  二、幼儿的思维特点
  幼儿期思维发展和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幼儿学习数学,主要通过四个阶段,即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从而建立数学的知识结构。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这说明幼儿的数学学习不是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而且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目标。《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重视集中教育活动,更要注重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学习数学并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运用数学的环境。幼儿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场所,在幼儿的一日生活里,到处充满数学。例如:早上按时上幼儿园(涉及到时间的概念);来了多少小朋友,有多少碗,吃多少食物(涉及到量);玩什么样的玩具(涉及到形状);排队(涉及到序列问题)等等。教师的数学教育目标,便是将幼儿在生活中零散的数学经验组织起来,形成系统的具有严密逻辑的数学知识,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三、实施数学教育途径
  《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教育的四个方面的目标:
  1、教幼儿掌握一些初浅的数学知识;
  2、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4、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对幼儿进行数培养的:
  (一)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教育机会
  1、在幼儿早入园后,请一名幼儿点数幼儿人数,一名幼儿点数幼儿的牌数并加以比较。教师有针对的让每个幼儿都能轮流到,既让幼儿练习了点数对应比较又使教师了解了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有针对性的指导。
  2、让幼儿通过报数的形式进行练习。我们班的幼儿能流利的从1报到30,这里面还有注意力的培养。并让幼儿从不同方向报数,让幼儿亲身体验到报数的方向不一致,报的数也不相同。理解最后的数是全体的总数,随着年龄的增长报数还可以报单双数等等。
  3、为幼儿编上学号,并在晨检袋的插牌位置写上幼儿的学号,这样幼儿在入园后将牌插在有自己学号的晨检袋中,当幼儿都认识了自己的学号后,教师便有意识的将学号是一位数的和两位数的幼儿互换,这样幼儿在晨检中对数字变产生了兴趣而且轻松的认识了数字。
  4、幼儿午睡脱衣服时,总是边说话边脱衣服,那如何让幼儿能快速脱衣服了?我想了一个事半功倍的方法:小朋友脱衣服比赛,第一名就拍老师肩膀一下,第二名拍老师两下,并说:"我是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依次进行。小朋友兴趣可高了。第二天,可以摸老师的头发,也可以让幼儿自选摸脸、捶背、拍老师手等等幼儿喜欢的动作。这样使幼儿在玩中练习了点数、序数和注意力并增加了师生之情。
  5、让幼儿做老师的小助手,请小朋友帮老师分发学习用品。例如:分手工纸或画纸,老师便请每组一个幼儿先数一数自己组的人再按自己组的人数数出相应的纸张并分发给每个幼儿,这样点数与一一对应在幼儿的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习得。
  6、不断变换幼儿上桌的人数,有时是每桌不能超过8人,有时不能超过5人,这样为幼儿提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机会。刚开始幼儿互相吵吵闹闹,后来声音越来越小逐渐形成默契。
  生活中有很多学习数学知识并运用的机会,只要教师细心、留心,会为幼儿寻找到很多这样的机会,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并运用其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充分运用多元智能教材
  多元智能教材中的数学教育都是在生活活动中潜移默化的进行的。在数学方面,有摆碗筷则涉及计数、一对一概念,收碗筷则涉及分类概念。冲饮料有水的量。例如:在活动秋天的树叶,我和孩子们到公园捡树叶回到活动室后,我们先统计自己捡的树叶数量,然后分类,统计每种树叶的个数,整个活动整合了数学与其他领域的知识。让幼儿在兴奋、热烈的实际经验中理解数学,使数学不再是枯燥的纸笔作业了。总而言之,在多元智能活动中数学活动不但但是一节单一的数学活动而是数学和其他活动的整合课程,特别注重在生活中进行数学学习。
  (三)为幼儿创造生活化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并运用的愿望
  1、创设、开展角色活动在游戏中学习和运用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纲要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因此尽量创造生活情景为幼儿提供学习和运用的条件与机会。在班级开设超市快餐店、银行、电影院、等等活动的场所,让幼儿在游戏情景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同伴的资源自然学习数学知识并运用。例如:在开超市活动中,可以和幼儿一起摆"商品"(数、分类、排序)、定"商品"的价钱(运用生活经验、数概念)在买卖中幼儿进行了加减运算。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还可以进行分解组成练习,例如:给幼儿10元钱,让他买两样物品。在活动中幼儿不但掌握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和幼儿一起玩看电影。和幼儿一起创设游戏环境,摆椅子(几排、几把),为电影院的椅子贴座位号,去看电影(对号入座),幼儿在活动中不断运用已有的经验和同伴的探讨中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教师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探究的积极性,支持幼儿自主学习。
  2、在活动区活动中,通过活动材料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例如:高低瓶排序(见图)。最开始是教师在瓶中注好水,幼儿通过视觉将瓶子按水位高低由低到高排列整齐。活动几次,发现大部分幼儿已能排列成功,这时这个活动对幼儿来说已没什么挑战可言,这就需要教师调整活动目标。教师将小瓶中的水全倒入大瓶子,并为幼儿准备了一次性玻璃杯,为幼儿自己倒水准备了条件,幼儿马上对这个活动充满了兴趣,有了探索的欲望。教师还为幼儿准备了小抹布,当水洒时,可以自己收拾。这样不但提高了幼儿手眼协调力而且还培养了幼儿的自理能力。活动几天后,教师发现一部分幼儿已能按照图示来注水,教师便又增加材料,调整目标。开始水是一种颜色的,现在教师又增添蓝色和黄色两种颜色的水,提供上面分别贴着1--10个圆点的瓶盖。暗示幼儿根据水位的高低配瓶盖这样既增加幼儿视觉辨别力,又能使幼儿在玩中探索按规律排列和数序。因为幼儿需要从外界获得新的探索需求,所以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根据儿活动的情况逐渐丰富原有材料,使幼儿的探索活动延续下去。
  又如:喂动物、串珠子、夹夹子(见图)
  在这些活动中幼儿进行了点数、排序、分类和有规律排列和几何图形拼摆。还有教师在认识几何形状时将几何形状放在触摸箱中让幼儿通过触摸来感知等等。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纲要》中"科学"部分从目标的定位到内容要求及指导的要点,都强调了要让幼儿从生活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建构初步的数概念。生活为幼儿主动学习提供了很多受教育的契机,生活中蕴含着最广泛的教育资源。日常生活中,幼儿处处都能接触到数和形的现象。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向幼儿渗透数的知识和培养幼儿对数的意识,能使幼儿亲身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在自己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充满着数学知识,可以使幼儿在玩中(即与生活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自然地、轻松地、不知不觉地获得数学经验。
  大连市甘井子教育局幼儿园
  王秀波
  2006年5月22日

相关新闻: